首届保障房设计竞赛落下帷幕-必博

首届保障房设计竞赛落下帷幕
2011-10-13 0

    9月28日,“2011年·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这也意味着,中国首个由主管部委和权威机构支持的全国性保障房规划设计竞赛落下帷幕,同时也拉开了“通过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保证保障房品质”的大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吴慧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保障司巡视员常青等支持单位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刘灿,中国建设报社社长、总编辑兼党委书记刘士杰等主办单 位领导,及相关部门、协会领导和评审专家,共同为108个获奖设计单位和人员颁奖,并一齐探讨当前保障房设计的理念与方向。

  这无疑也是对当前我国保障房建设的前期体检,“规划设计是龙头”这一主旨再度彰显其重要性。面对未来五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重大民生工 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证明,抓好规划设计已成为保证保障房建设质量和居住品质的重要前提。本次竞赛在优选方案、推广成熟经验的同时,也成 为发现问题、弥补设计缺陷的重要途径。

  选优 推广 示范 引导

  本着“优选方案、推广成熟经验”的宗旨,2011年6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的大力支持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设报共同主办了本次竞赛,主题定为“以人为本,安居乐业”。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介绍,竞赛自发起以来,受到了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设计单位以及勘察设计人员的广泛 关注与参与,参赛作品涵盖了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拆迁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其中大部分作品为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的设计方 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经过评审委员会的20多位专家的多轮严格评审,本次竞赛共评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30名,鼓励奖55名,单项奖7名。此外,主 办单位还在第十届住博会上以图片展的形式充分展示获奖方案,以更好地推广优秀的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方法,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设计和建设的标准化、模数化。

  “3600万套保障房对建造者提出了巨大考验。”作为竞赛特别协办单位之一,首开集团董事长刘希模表示,在套型面积、造价成本合理控制的前提 下,如果不重视规划设计,目前在保障房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必将演变成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甚至伤及这一民生工程的根基。近五年来,首开集团已经完成了 2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建设。

  竞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大师赵冠谦表示,本次竞赛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立足保障房套型面积较小的实际情况,结合中低收入家庭多 样化的生活需求,倡导在有限的面积内实现基本居住功能,并创造较高的舒适度。据他介绍,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为本次竞赛的主要评审标 准。

  据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竞赛结束后,主办单位还将遴选获奖方案,经过专家点评并优化后汇编成册公开发行,供各地保障房建设机构参考,以起到“切实、有效的示范引导作用”。

  不要因为建得快,拆得也快

  本次竞赛同样是对全国保障房建设质量的一次前期体检。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结合自身在全国实地考察的经验,对当前保障房设计方面所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从本次竞赛的结果来看,既看到了可喜的进步,亦有遗憾的缺陷。

  竞赛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叶耀先表示,本次参与竞赛的方案,大多数套型面积符合国家关于保障房面积标准的规定,规 划设计注重功能性与集约性的统一,并体现了“四节一环保”的理念,甚至部分设计方案注重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的应用,“均是值得肯定的方面”。

  然而,问题同样普遍存在,这亦反映了我国对中小套型保障房设计研究的长期缺失。

  “目前保障房设计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套型功能空间设计不合理,面积浪费的现象频频出现。”竞赛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窦以德 表示。例如在许多参赛方案中,即便是40~50平方米的小套型也设立独立的起居室与餐厅空间,大量大客厅、大餐厅的设计导致卧室空间非常局促,严重影响住 宅的居住品质。

  此外,许多保障房设计标准化、模数化意识薄弱,或缺乏储藏空间的专门设计和考虑,或没有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没有考虑维修和更换的便利性,甚至有意识的“偷面积”设计等问题同样存在。专家普遍认为,目前保障房套型设计普遍比较粗放,亟待提高和完善。

  “不要因为保障房建得快,最后拆得也快。”作为竞赛特别协办单位之一,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舟南认为,必须保证保障房的建造品质,以避免 这些房子变成新的建筑垃圾。绿城建设目前为政府代建的保障房等项目已超过500万平方米,曹舟南对参建保障房的态度是“来者不拒”,他认为这是“房地产企 业应该体现的社会责任”。

  “廉租房不能真的‘廉’,保障房不能仅仅‘保’。”这句话在本次竞赛颁奖典礼上获得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众所周知,中小套型的设计由于受到各种强制性规范的限制,存在很大的设计难度,但正是因为如此,更应加大对中小套型保障性住房的设计研究力度。保障房的实用性、经济性应该体现在套型面积和造价上,而不应体现在居住品质上。”赵冠谦如是说。(来源:《中国建设报》)


网站地图